爱学啦-学习办公应用技巧分享

标题: 借代句怎么写 [打印本页]

作者: 小艾    时间: 2021-8-13 16:11
标题: 借代句怎么写
借代是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的名称,而借用另外一种与本体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称代它的一种修辞方式,借代中被替代的人或事物叫本体,用来代替的人或事物叫借体。

(, 下载次数: 58)

种类:

按照借体和本体的关系,借代方式大致可分以下几种:

第一,用人或事物的特征去替代本体的名称。如:“‘阿义可怜——疯话,简直是发了疯了。’花白胡子恍然大悟似的说。”——用人物的形象特征“花白胡子”替代具有这种特征的人。

第二,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替代本体名称。如:“中国人民中间有成千上万的‘诸葛亮’。”——这是用“诸葛亮”来替代那些有才智有谋略的人。

第三,用具体的事物或数量替代有关的抽象的名称。如:“那边还是硝烟未尽,很不太平。”——用“硝烟”替代战争。又如:“他那时住在景云里,离我的寓所不过四五家门面……”——用“不过四五家门面”替代“距离很近”。

第四,用事物最显著、最有代表性的一部分来替代事物的全部。如:“解放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用财物的部分“针线”替代“财物”。

第五,用事物的结果来替代事情的原因。如:“这时,我就会腋下出汗,恨无地洞可钻。”——用“腋下出汗”替代“困窘着急”。借代还不止上面几种方式,以上几种只是比较常用的。如果事物本身不包含相关性,就没有构成借代的基础。如果借代不明,就会产生歧义,使人误解。

例子:

(1)在旧社会,劳动人民看不见太阳。

(2)小光很聪明,头又大,同学们给他一个爱称:“大头宝”。一天,几个同学提出一些问题去问大头宝小光,结果都难不住小光这个大头宝。

(3)现在都数码时代了,可爸爸仍在用他那部“咔嚓”。

解析:

例(1)是误把借喻当借代了。借喻的本体和喻体有相似性。句中“太阳”能发光,给人以光明,“看不见太阳”就是说,旧社会的劳动人民生活在不见天日的黑暗社会中。但是,借代的本性和借体必须具有相关性,“太阳”跟社会的黑暗或光明没有必然关系,所以,这一句不是运用借代的手法。区分是借喻还是借代的办法:借喻可以改用明喻的形式,补出本体,如这句可改成明喻:“在旧社会,劳动人民看不到光明就像看不见太阳一样。”而借代不能改成明喻的形式,补不出本体。

例(2)用事物的特征来代替本体,这是可以的,但句中出现借体“大头宝”的同时,又出现本体“小光”,这样,就不符合借代“是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的名称”这一规定了。句中出现“小光”的名字三次,后两处“小光”应该删去。

例(3)的借体“咔嚓”,孤立起来看,不容易被理解,究竟替代什么呢?这样,就需要在上下文有明确的交代。揣测作者的原意,大概是指照相机,如果是这样,就应该在例句中间加上一句“人们都在使用数码相机”。

运用借代,可给读者以生动的印象,引起人们的想象。但是,运用时,应该注意两点:

第一,借体和本体不仅要有密切的关系,而且借体要有代表性,足以代表本体,显示出本体的特点。如果不是一说就清楚,则需要在上下文做个交代。

如:“蒋介石总是要强迫人民接受战争,他左手拿着刀,右手也拿着刀。……现在蒋介石已经在磨刀了,因此,我们也要磨刀。”

倘若上文不说“蒋介石总是要强迫人民接受战争,他左手拿着刀,右手也拿着刀”,后面就直接说“磨刀”,读者是领会不到“磨刀”代替“准备战争”的。

第二,借体要明确,使人一看就明白借体所代替的事物,不能让读者还要花一番心思去揣测,令人费解,更不能让读者误解,产生歧义。






欢迎光临 爱学啦-学习办公应用技巧分享 (https://www.aixuela.cn/) Powered by Discuz! X3.4